4008005460
4008005460
首页
专业文集
+
交通事故赔偿
工伤赔偿
人身损害赔偿
保险赔偿
专业资讯
+
交通事故赔偿
工伤赔偿
人身损害赔偿
保险赔偿
法律法规
+
交通事故赔偿
工伤赔偿
人身损害赔偿
保险赔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身体不适回家后死亡能否认定为工伤?
2024-03-15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以及第十五条规定了“应当认定为工伤”以及“视同工伤”的情形,可从这两条得知哪些情况下申请人可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其中在“视同工伤”的情况中,
存在一种为“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应视同工伤
,对于这一情况的理解,实践中存在大量的案例。有一类案例是
如果劳动者在单位感觉到身体不适后,返回家中休息,并在后续产生了一系列发病到抢救的过程且最终未被抢救成功,那么此时能否属于“视同工伤的情形”呢?
本文我选择的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个案子,即
北京市通州区台湖华特木器厂诉北京市通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案【(2018)京行申1197号】。
案件经过:
本案中,陈某(台湖华特木器厂的职工)于2017年11月7日晨7点30到单位上班,7时40分左右因胸闷难受离开单位,并于上午9时之前到家,9时许拨打120急救电话,抢救无效,停止心跳。其死因系心源性猝死。
(从案件经过可以看出,陈某先是去单位上班,但一上班就感觉到不适离开单位回家,在回家后选择了拨打急救电话,但经过抢救并未抢救成功,值得注意的是抢救时间未超过四十八小时)
那么本案中的陈某的情况是否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情形。
需要分析这一规范,这一规范分为几个构成要件即:工作时间、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48小时内抢救无效。
其中“突发疾病死亡或者48小时内抢救无效”只要符合一个即可,但“工作时间”与“工作岗位”是需要同时具备的,这是根据本身的文义解释获得。本案中陈某的从上班开始起到最后的抢救无效一系列的过程能否被纳入这三个构成要件是问题的关键。
有一种理解是,本案陈某的情形不符合“工作时间”与“工作岗位”这两个要件,因为陈某在工作时间返回家中且在家中出现更为严重的病情,这并不发生在单位,故不符合以上两个要件,这也是北京市通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采取的理解。
这一观点具有合理性,因为其是对法律条文中的要件进行了最为直观且可接受的解释,因为陈某的情况确实并不发生在单位,而是在家中。而且陈某是在上班十分钟时出现的身体不适,也难以直接与工作产生关联。
而与上述观点相反的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从立法目的即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角度出发进行的解释,
它认为陈某的死因系心源性猝死。可认定陈军伟胸闷难受的发病与其心源性猝死之间在过程上存在连续性,逻辑上具有因果关系
(肯定了陈某的死亡与工作是存在原因)。
陈军伟虽亡故于家中,但其确系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
(法院判断的时间点在于上班的那一时间,此时陈某还是在单位)
,因对病情的严重性无法正确判断而选择回家休息并预备请家人陪同就医,合乎常人之理
(法院认为回家是一个合乎逻辑的选择,并未阻且因果关系)
。虽没有直接从工作岗位到医院救治,但是从其发病到死亡时间尚不足2小时,符合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结果,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视同工伤条款的规定。且
在没有其他证据证明
死亡结果的发生可能存在其他原因的情况下,如果仅以陈军伟存在发病后感到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返回家中的行为为由,径行拒绝进行工伤认定,
否定了其发病后作出的合乎情理的行为,事实上限缩了《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适用条件,不利于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后当即进行自我调整与自救
,有悖于《工伤保险条例》中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的立法目的。
可以看出,上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理解这一条文时从立法目的出发,解释了陈某的一系列情况,
首先认为
陈某的死亡原因系心源性猝死属于工作原因,这一认定也是因为没有其他证据可以予以推翻;
其次
抢救的时间在两个小时,而未到规定的48小时,符合条件;
其三
陈某感到不适时人是在单位且也是工作时间,故符合“工作时间”与“工作岗位”的要件;其四回应了陈某回家的行为属于合乎常理的行为,不能仅因为回家而不予以工伤认定。而北京市通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理解正如上文所说的严格按照条文的含义与陈某并未在单位的选择抢救的现实情况认为不予以认定工伤。
本案中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裁判已经发生效力,但通州人社局的观点还是值得注意的,其提到“法院对于法律规定的扩大解释也许是实现了被申请人的利益,但这种利益没有法律依据的支持,是对工伤保险条例保障下其他申请人的一种不公平。”且认为“视同工伤”应当严格解释,这理解是有道理的,如果之后所有这些情况都予以认定为工伤,那么构成要件的理解是否过于宽泛,这对其他申请人是否公平。我能理解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出发点是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角度即目的解释来解释涉案条文的构成要件,但其认为回家是合乎情理的选择或许会论证不足,也不利于规范日后类似情况员工的行为,此时最为合理的做法是引导员工再出现“猝死类疾病”的前期特征如胸闷时,就应当直接选择前往医院,而非先去到家中。这样或许能更好的均衡各方的考虑。
更多信息
2025
04-18
因工外出期间伤亡如何认定工伤
《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5项规定,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从该规定来看,职工因工外出期间伤亡,能够认定工伤须满足以下两个要件。 一是在因工外出期间。外出期间工伤的认定,因为脱离了职工日常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所以对于外出期间的界定必须限于因工外出,非因工外出应当排除在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
2025
04-18
工作中遭受暴力都属于工伤吗
《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3项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从该规定来看,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能够认定工伤须满足下面两个要件:一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工作时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或者用人单位要求的职工工作的时间。工作场所是指职工日常工作所在的场所以及用人单位临时指派所从事工作的场所。日常工作所在的场所,既
2025
03-26
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不冲突
罗某是福建省某工程公司的职工。2005年2月4日,罗某驾驶二轮摩托车在上班路上,碰撞停于路右边的大货车后端,导致受伤,被送往医院治疗21天。其所在单位在其住院期间支付了全部医疗费用。 2005年9月,罗某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为工伤,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认定为因工伤残八级。2006年1月,罗某与所在单位因工伤待遇引起纠纷。罗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
2025
03-26
工伤保险难抵民事赔偿
德州中院判决赔偿伤残女工11.4万元案件详情:女工王云是山东省武城县某棉业公司正式职工。2005年11月15日8时许,她正在上班,突然打包机起火,王云被烧伤并从高高的平台上摔落下来,造成腰椎体、横突等多处骨折,面部及左手严重烧伤。经法医鉴定:左眼感光为七级伤残;左手功能丧失为七级伤残;右下肢瘫为八级伤残;椎体粉碎性骨折行钢钉内固定术,需二次手术治疗。事故发生后,王云被先后送往武城县、德州市等地医院
2025
03-26
职工下落不明申请工伤,应以宣告死亡为起算点。
[规则解读] 职工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可以确定意外事故已经发生,但并不意味着事故伤害已经发生,人身关系是否受到伤害仍处于不确定状态。虽然立法设置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对这种不确定自然事实状态进行法律确定,但宣告失踪旨在确认失踪人的财产关系,并未结束人身关系的不确定状态,唯有宣告死亡才能结束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不确定性。同时,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宣告死亡和自然死亡具有同等的法律效果。因此,职
2025
03-15
在提前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规则解读]“提前下班途中”,从本质上仍然是“下班途中”,而不能将“上下班途中”仅仅界定为“正常上下班途中”,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提前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亦应当依法认定为工伤。[审理案件要览]一、基本案情 曹某系山东某汽车附件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2011年3月25日22时许,曹某离下班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提前下班。回家途中,曹某驾驶的二轮摩托车与一货车发生交通事故,曹
隐藏